两轮承载灵魂

有这么一句话:四轮承载肉体,两轮承载灵魂。

这说的是骑行,自行车作为交通工具,极大的方便了较短途又不方便走路的通勤路程。

以前自行车作为三大件,是稀罕物。现在只要几百块就能买一辆结实耐用的自行车,更有共享单车方便的供你选择。

不过,随着时代的发展,自行车也越来越从交通工具迈向运动器材,甚至是生活方式。

最近也实在禁不住诱惑,跟从内心的想法,生日礼物选了一辆喜德盛的一款AD350公路车。

我很小,大概五六岁的时候就会骑自行车,我记得那个时候我的小自行车还有辅助轮,上面是迪士尼的小鱼尼莫的图案,还带一个蓝色的车后备箱。

我骑着它在小区里“翻山越岭”。我能在外面骑一天,累了就回家喝口水,然后继续下来疯玩。

该车过于古老,虽然后来一起带到了新房子,给妹妹玩,没过多久便彻底报废,令人痛心。

后来,我换了一辆折叠车,据爸妈说年纪比我还大,本人08年,此车于06年被爸妈抽奖所得,据称价值1500+大洋(06年的1500+大洋,本人对此抱怀疑态度)

此时我四年级,已经能骑上车,熟练的换挡,在小区里风驰电掣。此时小区里一群同龄的孩子已经举办起了“环小区自行车联赛”,本人遂购买水壶架,前后车灯并安装,刻苦训练备战联赛。

联赛路线至今记得。从小区中央水池出发,先骑到小区门口,接着掉头进地下车库(小区车很少,不怎么用),来一场8%坡度(本人现在测的)的刺激下坡赛段,接着地下车库摸黑无灯500米,从另一个出口窜上来,6%坡度上坡尽显王者风范。随后一段800米平路赛段,进行激烈地追逐,接着进入大弯绕至小区后方,来到穿越小区竹林的石板路。闯过刺激的竹林越野赛段,来到了最后200m冲刺,随后在中央水池冲过终点。

于是本人苦练,并最终参加联赛并且取得倒数第五(一共十几人好像,忘了)的优秀成绩,主要是害怕摔车根本不敢骑快。

后来,搬到了新小区,上学坐老爸的电瓶车,小区里又不方便骑车。折叠车便静静的停靠在树下,等待着我以很低的频率使用…

上了初中,新小区距离我的初中只有几百米,自然是走路过去。预备,初一,初二,自行车都静静的待在门口的树下。我也只有周末闲时会出去骑车。只是感受到风声便很惬意。我也渐渐的开始追求速度,但是折叠车的上限毕竟摆在那里,我又年纪还小,自然骑不到多块。

来到了初三,每周上了补习班。于是便骑车去。在杨高中路平坦的非机动车道上,我终于可以放开来骑,挑战自己速度的极限。从家到补习班,3.6km,从15分钟,到10分钟,再到8分钟。我开始渐渐迷恋这种风驰电掣的感觉,连电瓶车也被我甩在身后。

电瓶车只是一个代步工具,轻松一拧速度便上来了。而自行车动力来自人,因此有极大的自由。到了初中毕业,我经常骑着我的折叠车出去玩,渐渐发现这辆车或许已经不再适合我了。它太老了,老到无法支撑我到达更高的速度。它太老了,大部份配件已经到达了工作年限,整车的问题在不断地增加,就在这时,我有了换车的打算。

我很早就接触到公路自行车,但一直不甚了解。这时我上了高中,高中有很多人喜欢骑行。由于在上海,对公路车比较友好,各类路况条件都很成熟,更有滨江骑行道这一骑行天堂。因此许多人都选择购买公路自行车。

耳闻目染,听同学聊天,也渐渐了解了一些东西,于是便开始着手规划。首先选择一辆车,我已经确定了自己要购买一辆公路车,因此便开始挑选。是选择Giant,或是喜德盛,抑或是Merida。经过班里几个同学的推荐,网上教程,推荐的搜索,也渐渐确定了下来。

本着第一辆车便宜一点,坚持下来才是可贵的想法。又主要是因为它帅,所以最后还是选定了喜德盛的AD350。后来也有人听了,笑着说这碧阳的纯纯工业垃圾,这里不行那里不行。本人也知道其蓝图手变确实是史,但是既然买了又难退,于是坚信此为最佳入门车。

京东快递到家,一个巨大的快递,使得快递员看了发恼,于是打电话询问是否需要搬上来(老工房无电梯3层楼),回复说要。遂慢慢搬上来,谁知上来后跟我们说还真挺轻的。拆开来,帅气的全内走线车架展现在眼前。

本人于京东购买,于是送来整车,并不需要我额外自行组装,拆开即骑。但是巨大的问题在于,京东不送骑行必备小零碎(不像其他渠道一样一步到位全部送来),什么水壶架,头盔,铃铛,反光镜,手机支架,润滑油,必备耗材,全部没有。遂自行下单。由于本人近视,无法佩戴普通骑行眼镜,于是头盔订了一个PMT的磁吸风镜MIPS,特别帅而且好用。

手机支架听同学劝告不装,否则一摔车需要修的不只有自行车,风阻还大。又听劝把车轮上的反光条拆了,订购反光车轮辐条贴,风阻也小,反光面积还更大。订购2000mAh,1500流明前车灯,这是因为本人主要夜骑。随便买了一个水壶架,还送一个骑行水壶,使人龙颜大悦。

于是欣然启程。早在配件未到之时便已经到附近碧云社区的足球公园试车,发现自己根本不会用公路车的手变,遂刻苦学习。总算在正式启程之前搞懂了。于是在一个风和日丽的晚上,叫上同学鱼锅和关羽,向着上海著名的黄浦江滨江骑行道前进。早知道上海乃至其他地方的骑行者向往此地,我却从没想过离自己家这么近,骑行十分钟便到了。

那次我们从骑行道上的一号驿站骑到三号驿站。原路返回。后面几天一直下雨,我也是为自己的爱车痛心(停在下面的雨棚里了)。谁叫老工房较为狭窄,只好委屈爱车。后面在家里闲着没事便观看些教程之类的,算是扫盲了。

上个星期五,我在闷热的中午出去骑车,路上轮胎压到一块尖锐的石头(公路车不应该在这种地方骑),直接爆胎了。本人勃然大怒,于是推车前往附近Trek店进行修理,谁知这种主打高端品牌的线下店只支持换轮子。

“几千一个的碳轮换吗?很便宜的。”

于是下午把轮子从车上拆下来,骑着共享单车前往附近的喜德盛线下店,换了个内胎,送出60大洋。骑行发烧友,本人同班同学糖罐听说后大笑不止,本人遂发现换的正新内胎淘宝18元一条。痛心疾首,悔不当初。

没过几天,在一个落日熔金的傍晚,实在按耐不住,便骑车前往鱼锅家,然后火速前往滨江骑行道。这一次我们一直骑到8号驿站。路上看了上海醉人的晚霞,也看到了黄浦江畔繁华的夜景,不禁沉迷其中,一直到晚上十点左右才回家。

这是一个星期前的事情。这个星期我去了南京和北京,没办法再骑车了。看到和我同时买车的鱼锅已经四刷滨江道,腿实在痒痒啊。于是今晚再战骑行道,这次由于才旅行回来,主打休闲,连8号驿站都没骑到便回家了。

家里等待着我的是冰西瓜和空调,这在上海白天40度,晚上依然30出头的天气只能被称作天堂。

骑行的故事仍然在继续,这辆AD350的里程目前不过70km。之后我会带它到更远的地方,用两轮丈量世界!